“中醫典故”知多少
發布時間:
2019-07-24 10:26
文章來源:
隨州市中醫院
岐黃
相傳黃帝和他的臣于岐伯都會治病,黃帝曾與岐伯倫醫而作《內經》,他們被認為是醫家之祖,后來便以“岐黃”為中醫學術的代稱。 中醫學又稱岐黃之術,岐,是岐伯,黃,是黃帝,被尊之為中醫的鼻祖。據載,黃帝本姓公孫,因為生于姬水,故又姓姬,還因成長于軒轅之丘,故又號軒轅氏。他為人精明強悍,當上了部族首領,他勵精圖治,振興文化。傳說他命令大撓作甲子,倉頡作六書,伶倫作律名,隸首定算數,并咨岐伯作《內經》,創醫藥之方。 《內經》是目前所知上古時代流傳下來的最早的醫書,為中醫群經之首,迄今仍指導著中醫臨床。岐伯是醫生,又是黃帝的大臣,他精通醫理和藥物,創立經方。因《內經》的寫作是以黃帝與岐伯相互問答和對話方式敘述的,所以后人又稱《內經》為《黃帝內經》。這就是后人稱中醫事業為岐黃事業,亦即術源岐黃之由來。
懸壺
據《后漢書•費長房傳》載,東漢方士費長房見“市中有老弱賣藥,懸一壺于座,市罷,跳入壺內”。這里說的是賣藥,但因古代醫藥不分家,就把“懸壺”作為行醫的代稱,稱頌醫生“懸壺濟世”。
青襄
據史書記載,三國時名醫華佗在被曹操殺害之前,曾將一個裝滿醫書的青囊交給看守的獄吏。華佗死后,靠青囊使一部分醫術保存、流傳了下來,因而“青囊”也成了醫術的代稱。明代沈繹詩曰:“白發至親惟叔嬸,青囊傳世有兒孫”,即用此典。
杏林
三國時醫生董奉,隱居江西廬山。他為人治病不取酬金,只要求:重病者治好后在山上植杏樹5株,輕病者治好后植杏樹一株。數年后,“愈人無數,得杏樹10余萬株,蔚然成林”。后來,遂以“杏林”代稱中醫界。

醫院總機
Hospital Switchboard
醫院急診:0722-3222120(涢水院區)
0722-3800120(花溪院區)
體檢中心:0722-3316035
醫院地址 湖北省曾都區編鐘大道188號(涢水院區)
湖北省隨州市沿河大道152號(花溪院區)
0722-3800120(花溪院區)
體檢中心:0722-3316035
醫院地址 湖北省曾都區編鐘大道188號(涢水院區)
湖北省隨州市沿河大道152號(花溪院區)
微信公眾號:隨州市中醫醫院

醫院微信公眾號